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查看: 18588|回复: 2

张贤亮:《怎样写小说》【二】

[复制链接]

2021-11-7 18:42:01 |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Invalid IP data file


作者的艺术趣味必须广泛
你要进行文学艺术中的任何一种创作,艺术的趣味必须广泛——音乐、美术、雕塑、戏剧、电影,等等。你必须要具备很广泛很扎实的艺术底子。小说、诗歌、散文、评论,凡是进行文学创作,作者的艺术趣味必须广泛,你不能说自己是创作诗歌的,就专门读诗歌,这就错了。有广泛的艺术趣味,才能够有扎实的艺术修养,才能够把自己钟情的那个门类的文学创作搞好。我写小说的时候,比如《灵与肉》里许灵均牧马那一段,那相关的音乐就在我的脑子里回响着,那大自然的风光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一种音响效果,从我的脑子里传到我的耳朵里来了。这样一来,我下笔时不仅有叙述和描写,还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和情绪。我们有的作者写小说场景,一般局限于人物出现和活动的那个地方,单调得很,枯燥得很,引不起读者的兴趣,原因在于作者缺乏美术方面的修养。要多方面地写,当写小说人物活动的情节时,他所活动范围的色彩、画面、音响,那些风声、雨声、鸟声,都要在你脑海里出现。这样,只要你语言文字掌握得熟练了,作品应该有的气氛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。这样就能够抓住读者,当然也能够抓住编辑。
我们常看到一些小说写得比较动人的地方,这个时候就是把编辑和读者带进去的时候。要像电影一样写出画面,这样才能把编辑和读者带进去。是立体的多方面的,不是平面的单方面的,让眼耳口舌鼻等全部都能够感觉到。
还有你们写小说的时候,自己脑子里要演电影,这样就使你所描写的全部场景,像电影画面一样,一幅一幅地以蒙太奇手法在眼前变化。应该是说基本上掌握了语言文字后,你在写作的时候,你脑子里也在演电影,那你的情节线索就不会单一了。小说的传统写法就这一条——情节线加气氛。就这么一条,这就是传统小说写法。
好小说会有内在的节奏感
小说就是情节线加气氛,情节线就是故事,故事或者是曲折或者是不曲折。光看情节线,就像娃娃脱裤子一样,给你弟弟给你妹妹脱裤子,有的给老大脱了再给老二脱什么的。这还不是小说,小说还要加气氛——情节线在发展过程当中的氛围、气场。所以只用光秃秃的情节还不行,你必须想到怎样才能让读者进去,因此气氛渲染也很重要。怎样才能渲染好气氛呢?必须有广泛的艺术趣味。你不能总是强调语言文字,那些音乐啦、色彩啦什么的也必须把握住,能够把握住这几点,写小说就差不多了。不过,这是个很艰苦的过程。还有一个,就是写小说实际上和艺术的各个门类都是相通的。小说是语言的艺术,和音乐也有很多相似之处,一部好的小说会有一个内在的节奏感。
我发现很多作者来稿没有掌握这个东西,有的稿子看完以后让人觉得很凌乱,这是结构方面的问题。根子在什么地方呢?根子在这样的小说作品没有内在的节奏感。我们看外国的小说,契诃夫哪怕几千字两千字的小说,或者鲁迅的《孔乙己》——这篇小说很短,大概两千多字吧,这样短的小说,叙述和发展还有曲折,什么时候应该起,什么时候应该伏;什么地方略略交代过去,什么地方应该很细微地描写;有的地方十年,鲁迅只写“十年过去了”;可有的两秒钟的事情,鲁迅却写得很细。这怎么把握呢?什么地方应该写粗,什么地方应该写细,当然这个主要与叙述的内容有关。但是,如果发挥你自己的艺术才能,掌握了事物发展的过程,能够把握住内在的起伏,便能够使读者读小说像听一首歌曲一样。情节的发展也好,故事的发展也好,时间的发展也好,其实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。第二个问题,就在于你本身的艺术修养,有没有形成那样一种内在的节奏感。所以我说同学们,你们应该多听听音乐,尤其要听交响乐,这个作用是潜移默化的,对于你们以后写小说、写诗歌会带来很多好处。
小说要靠描写,而不是单纯靠叙述
还有一个问题,要谈到情节发展的内在节奏。我们说小说是要靠描写的,不是要单纯靠叙述的。可是,大量的来稿包括同学们的来稿,叙述多于描写,就好像写个人材料似的,写出来的东西和材料一样——张三,今年三十三岁,江西或宁夏人,有一个爸爸,还没有结婚,文化程度高中毕业。这完全是叙述,把一个人交代了一番,描写的地方没有。同学们,这不叫小说,顶多叫大故事。小说创作之时,注意叙述是必要的,但最主要的是描写。你要把气氛描写出来,而且情节发展也靠描写,不靠叙述。比如人物的行动,他走到学校门口,是怎样走到的,一路上他脑子里都想些什么,这才叫小说。他走到学校门口,见了谁谁谁,两人握了手进来了,这叫叙述。描写和叙述的区别,同学们一看小说就能看出来。同学们写小说的时候,一定要注重描写。
我们要看蒲松龄的《聊斋》。我看古典作品,用古文写的小说,感觉它的叙述部分极好。开头:王生,山东淄博人也,少时独自……接下来,就说他到哪一个寺庙里去借斋。可是,我们编辑接到的稿子很多就像叙述材料似的,这也是一般作者常犯的通病,在同学们的来稿中我发现也是这样的——当然,我说得很坦率。有些时候,我很怕跟年轻的文学爱好者打交道,就像鲁迅所说的文学青年都非常敏感。我和他们交谈的过程中,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触犯了他们(同学们笑),我却还不明白。
应该很好地向古文学习
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。有些来稿很啰嗦,交代不清,文字写得很长。我刚才说了,五千字以下的稿子很少,写得很长,啰里啰嗦,反而不清楚说了些什么事情,语言不干净。我曾经问一个作者看过一些什么书,他说他看了很多;古典的呢,他看了《三国演义》《水浒传》,这当然很好。同学们要记住,一定要向古文学习。有好多人问我,你为什么一平反就能够写东西,一写就能发表?因为我有这个底子,有很扎实的底子,我五岁开始读唐诗,就在被窝里抱着书读唐诗,一直到十岁,开讲就讲《左传》,我的古文基础要比我现在的当代文学的基础还要强;到十二岁小学毕业的时候,我能用古文随便地写一封信,所以我沾了最大的便宜。中国人最讲究文章的布局,讲究语言的简洁,在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语言有我们这样的。
我们有些年轻作者那么勤奋,也读了不少书,为什么下笔还不那么干净呢?我想主要是没读古文,只读《三国演义》《水浒传》了,这还不算数。《古文观止》三百篇文章,我劝同学们认真学一学;古诗词,肚子里起码得装几百首。当然这是间接的作用,不是直接的作用。不是说古文读好了,马上可以写小说,可是这个间接的作用也是非常有用的。有同学会说,你刚才不是说外国作家如何如何,那么外国作家总不会中国的古文吧,人家还是写呢!人家有人家那么厚的底子,人家那么厚的底子是从人家那种文化发展起来的。人家那种底子我们是不能学习得了的,正像他们学习不了我们的古文一样。英文也好,法文也好,他们有着一贯的西方文化,每一个作家都是这样。像高尔基虽然没有进过学校,可是他的西方文化的底子非常厚的,然后他才写。我们中国作家,当然要发展我们民族的东西了,我们应该很好地向古文学习。五四以前,白话文当时并不怎么风行。鲁迅在五四后写的《狂人日记》,他为什么能用白话文写出那么美的小说来呢?鲁迅古代汉语的底子非常厚。同样我们知道,毛主席也是这样,他的古文底子也是非常厚的,所以他才能用白话文写出那么多东西来,而且是好的东西来。现在的作家光从外国转转看还不行,也还不够,必须还得有好的古文底子。
(本文是张贤亮于1981年在宁夏大学演讲时的讲稿,有删节)
图片1.png
【作者简介】张贤亮,男,著名作家、书法家。1936年生于南京,祖籍江苏盱眙县。代表作:《灵与肉》《绿化树》《男人的一半是女人》等。2014927日,著名作家张贤亮因病医治无效去世,享年78岁。曾在《当代》发表作品《河的子孙》(1983年第一期)。

举报     顶端    回复本楼     楼主

2021-11-9 15:13:38 4104|来自手机 |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Invalid IP data file
小说好看……
举报     顶端    回复本楼     沙发

2021-11-9 17:08:03 4104|来自手机 |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Invalid IP data file
写作挺考验人的
举报     顶端    回复本楼     板凳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备案号:桂B2-20080010

        

桂公网安备 45102302000002号

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:桂B2-20230529 营业执照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