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2020-9-11 19:49:27
|显示全部楼层
来自: 中国广西
我的榜圩乡愁(下)
2020-05-08
我的故乡榜圩不仅物华天宝,而且人杰地灵。外出工作的人才难以数计,长期以来外界都说榜圩做官的人多,这是对榜圩的褒奖和尊重,其实,他们所说的榜圩人,包括曾在榜圩中学读过书的榜圩、凤梧、黎明、同老乃至部分旧城、海城、坡造、四塘等乡镇的人。据此,笔者认为,与其说榜圩人做官多不如说榜圩中学培养人才多,更加客观公正。
榜圩中学的前身是平治国中,创建于民国三十年(1941年),面向当时平治县属范围(含现划归大化县的羌圩、江南、中山、古文等乡镇)招生。1952年,平治县与果德县合并为平果县,平治国中改为榜圩中学。教师来自湖南、广东、海南及广西各地的大学毕业生。学校开课齐全,教师配备完整。教学管理规范,教师潜心教书育人,尽职敬业,教风非常严谨。1966年之前的学生大多数来自本县的榜圩、凤梧、黎明、同老,也有部分来自坡造、旧城、海城以及现已归大化县的羌圩、江南、中山、古文等乡镇。榜圩一带的群众历来信奉耕读齐家,诗书传世的学说,崇文尚学风气很浓厚。有孩子考上大学的父母,走路特别有神气,说话特别有底气,做事特别有人气。父母们都以子女读书成才为荣,哪怕砸锅卖铁、变卖家产、借钱举债也坚持送子女上学读书。学生们上进心也很强,学习刻苦用功,你追我赶,不耻下问,学风端正。困难时期,哪怕两个红薯顶一餐,也不放弃读书学习,硬是以顽强的毅力战胜艰难困苦,一直以来,教学质量在百色小有名气。从建校到1965年,从榜圩中学培养出去的就有班义江、黄鸿鹰、黄凤祥、黄宁波、覃志成、黄义敏、黄义权、黄明、李桂飞、黄应红、黄正忠、韦景亮、黄福祥、韦朗风等100多人考上区内外重点大学。1977年恢复高考后,榜圩人勤奋学习的优良传统得到发扬光大,年年都有人考上各级各类大学。如今,大江南北,党政军警、商海财团、工矿企业、文教卫生等各行各业都有榜圩学子忙碌的身影。他们功底扎实,勤恳敬业,任劳任怨,努力拼搏,不少人成长为教授、专家、学者,部分人还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。故乡有人做了初步调查,从榜圩中学培养出去的县处级干部数以百计,厅级干部数以十计,特别优秀担任省部级以上领导的国之栋梁也不乏其人。他们不论走到哪里,也不论职位多高,都没有忘记养育过自己的榜圩水土,怀念着那个曾经生活学习过的母校——榜圩中学。
如果说故乡男子多才俊,那么妇女则另有特质,那就是遵守妇道、勤劳勇敢、精明能干、善于持家。她们是建设故乡的主力军,耕田犁地,种粮栽果,饲养家禽,烧水做饭,浆洗衣服,无所不能。我有许多榜圩姑爷朋友,他们都尊称我为大叔、大哥、舅爷,每次谈到榜圩女人,他们都赞叹有加,有说榜圩女人旺夫旺子,有说榜圩女人心地善良,有说榜圩女人是管家好手等等。两位文气十足的女婿还编起了顺口溜:“榜圩妇女多聪慧,对象就找榜圩妹;榜圩女孩当贤内,一生一世不后悔。”“榜圩女人很开明,心灵手巧腿脚勤;当家理财有一套,心地善良重亲情。”顺口溜是来源于生活的民间文学,难免有夸张成分。然而,榜圩妇女善于经商却是不争的事实。早在改革开放之初,一大批榜圩妇女就拖儿带女跟随丈夫闯荡江湖,东下广东,西进田林、隆林、西林县,一个仅有4万人口的榜圩镇,外出务工近2万人,其中半数是妇女。这支劳务大军中,有端盘洗碗、有烧锅掌勺、有裁缝车衣、有美容美发、有贩果贩菜、有坐店经营、有劏猪宰羊、有贩鸡贩狗、有收购废旧,可谓五花八门,无所不有。她们起早贪黑,吃苦耐劳,只要能挣钱,再苦再累再脏再臭,她们都在所不辞。她们当中有人大胆冲破世俗观念,不怕别人笑话,拉下面子,撸起袖子,干起杀猪宰羊的行当。曾知否?田林县城肉市上第一个操刀割肉的女子就是榜圩打工妹,经过几十年打拼,她现在已经成为顾客们公认的“一刀准”。
2014年8月8日,《右江日报》以一个整版作了题为“平果人在田林”的图文报道。黄卫春、黄利红、韦爱芬、陈丽、覃香金、黄捷、妈小弟等榜圩女人务工经商的图片真实感人。她们由满头青丝的靓女少妇,变成两鬓飞雪的阿姨大妈;原先绵柔白嫩的小手,变成了厚实有力的“铁砂掌”。看完这组照片,我老泪纵横,感慨良多。更加令人敬佩的是,她们深明大义,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的深刻含义,不管白天怎么劳累,仍坚持早晚接送小孩上学读书。有不少人的子女随打工的父母在“三林”读小学、初中,然后考上百色高中、祈福高中、民族高中等,再考上大学。现在部分人大学毕业后已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。
省吃俭用是榜圩女孩的优良传统,她们珍惜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,从打工妹开始一分一厘地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,现在已成为腰缠万贯的老板娘。在当地置房定居,嫁女娶媳,于是,“平果街”在田林县城横空出世。在这条街道里,早晚都听到“丫喽全”(汉译为都是我们人)的榜圩口头禅。榜圩女人为繁荣“三林”市场,拉动“三林”内需付出了辛勤的汗水,同时,她们时刻心怀乡愁,这些年春节,她们发起了“女儿回家,看望爸妈”的活动,为家乡建设捐款捐物,作出贡献。
“愿驰千里足,送儿还故乡。”几个月前,我又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,发现故乡山河依旧在,城乡面貌已全新。在拜访镇党委书记卢立锋和人大主席黄克赞时,他们介绍:在振兴乡村行动中,党和政府为榜圩投入近亿元。现在的榜圩,村屯道路全硬化,圩镇改造特色化;农村住宅楼房化,生活用水管网化;生产经营合作化,劳动生产机械化;农民种养科技化,日常生活电气化;对外联络信息化,文化生活多样化;小伙出行车子化;村姑着装时尚化;饮食注意保健化;村童问客普通话,样样都有大变化!
啊,取醉他方客,相逢故国人。我为故乡的昨天而自豪,我为故乡的今天而骄傲,我对故乡的明天更自信!
榜圩,我永远的故乡!
(作者:□黄桂宁)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