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PINGLINGJI2009 于 2018-4-2 21:11 编辑
儿时的心里,整天总是数着手指,还有多少百天就到春节!心里总企盼着春节早些来到。放寒假了,成绩不好的愣二,拿着家庭报告,头个星期吃晚饭就等着会有那么一次劈头盖脸的责骂,过后,心里暗想,终于过了最可怕年终成绩坎。 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,家里最主要要解决的还是温饱问题。而年少不更事的我们,过节时小伙伴中谈论最多的还是谁会拥有更多的炮竹,谁多,就会得到更多羡慕的目光。 记得七岁那年,年三十晚,老爸交给我三串一百五响的炮响,当然是年三十十二时放一串,初一初二各一串,心中那个高兴啊无法言表,心里就开始盘算着如何用我的两串公鸡二十响代替那挂一百五的,夜里,把两挂二十响枕在枕头下,盼着快点到十二点(那时村里还没有人拥有手表和挂钟,当然也还没有电灯)。突然听到邻居乒乒乓乓,赶紧起来,燃起煤油灯,抓起一挂就点,煤油灯引燃了鞭炮引信,而引信也吹熄了油灯,黑暗中,赶紧把鞭炮往门角一丢,一阵乱炸,耳朵一阵暂时性的失鸣,还想摸黑搞第二挂,妈妈说,得了,明天再放吧。一阵惊喜,怀里揣着那挂,睁着眼睛,心想几时才天亮而迷糊沉睡过去。。。初一一大早,几个小伙伴已经在一起,明知当天不能燃放全部的所有的炮竹,但每人的裤袋都装上了自己的全部!吃的更不用说了,一只鸡,如果兄弟姐妹多的,分不上三块肉吧。。。 改革开放那头几年,年里,村里谈论最多的谁家的那个谁考上了大学,那个谁毕业了分配到那个某地工作了,各家开始暗自攀比,我也渐渐地长大。。。 有人说,如今年味淡了,其实年味还有,传统习俗还没丢失,只是人与人之间情感流失了,爱恨太分明,利益得失看得太重,小心眼太多,人人相互攀比,而心里在排斥过节。经济的发展,物质水平的提高,生活明显改善,过去逢年过节小孩子才有的衣服、食物、礼物、零花钱,现在每日都随手得到,日日鸡鸭鱼肉,使得过年对孩子们再也没了感觉,缺少了这种企盼,每天都像过年谁还想那个年不年。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、加大的生存压力,宗族家庭观念的淡化,人口流动的频繁等,都使每个人都无暇自顾,人情、亲情的地位日渐衰微就成顺理成章的事了,打工留着十来天就多有几W的收入,本以拢聚人心为目的的节日,也就自然提不起亲人们的兴趣了,情不至心茫然。
城里,火红的灯笼依旧高悬在街道两旁,飞天的炮竹依旧轰响,但人们的脸上,却少了儿时过年时的满面红光。摩天大楼拔地而起,同小区里的一道楼梯人流涌动,大眼瞪小眼,大家互不相识,不知谁是你邻居;两扇厚重的防盗门,一个猫眼,隔开了两颗温热的心;以前家家热热闹闹,互问新年好的场景鲜见了,老少街坊齐心协力,装扮家园的氛围消失了。人们的感情渐渐迷失,每人心里都筑起了一道铁墙。PM2.5的压力,相信再过几年,想听到喜庆的炮竹声可能就成一种奢侈!!
现在,打拼的人,过年聊最多的可能是谁又换了一台八十多W的车;那个单位效益不好,解散后不知那些职工的房贷如何解决;某人的小孩读高中不用花钱,还得了几W元奖励,而某人的小孩每个学期要缴一W多的学费;某人去广东打工一年就捞回一个老婆,而某人去打工多年,还是光棍一个,不敢回家过年,回来就会被逼婚。。。 时间逝去,我们得到了什么?有的人不愿回家,是因为,老了一岁,身体的毛病越来越多,是害怕,自己的努力,也赶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,害怕有朝一天,回家后的一切,物是人非。。。 一年又一年,平平淡淡,唯愿,家人健康,平安就好。
|